你看過代表台灣的顏色嗎?

日前拜訪白鷺鷥基金會董事長、也是前文建會主委和音樂家身分的陳郁秀,她拿出為台灣定義的顏色,嘉南平原上成片的澄黃稻穗,是特有的「台灣金」,客家阿嬤的紅花布是「台灣紅」,還有台灣島嶼和大海海岸線交界的顏色「台灣青」,那個由土地和海洋混合出的青色獨特又令人驚豔。

這個「台灣青」在郁秀姐描述的當下,輕輕的撼動著我不斷浮現的思索,很難形容當下那個來得直接的感受,自我、生命、土地它們到底是一個什麼關係體?我們真的認識過自己?認識過我們的土地嗎?

 

郁秀姐早期在法國學習音樂,也許在異鄉的時間長,她特別想念台灣的土地,也更能感受台灣土地的獨特之處,回台灣後,讓她更能竭盡其力,找出屬於自己土地的文化與歷史,並好好認識它,這一路養成的自信與思辯力,深受其父親與先生盧修一的影響。

她說:「父親在我年輕時給我看了很多美學書,也帶著我讀馬克思和康德的作品,因他認為學藝術的人一定要帶有馬克思的批判。」培養了美學的識別品味,從馬克思建構自我思辨力,對於「台灣」也由先生盧修一引領的閱讀,開始有了不同的體認。

盧修一先生對於台灣文學和歷史都涉獵很深,帶郁秀姐從本土作家張深切、賴和認識台灣,「我先生帶著我讀他們的作品,如果我沒時間看書,他就陪著我看,讀完後一起討論,他很樂此不疲,提供我很多閱讀上的樂趣,這種感情可遇不可求。」郁秀姐說著淡然平常的情感,卻有著濃濃的想念,在她眼中。

本土文史 滋養思辨能力

盧修一先生離開以後,郁秀姐也改變了閱讀方式,「我現在的閱讀方法有兩種,一種是速讀,一種是精讀,沒有時間讀書的時候,就用這種方式吸收資訊,等到有時間,再回頭看看有哪些書想要精讀,同時,精讀也是一種和自我對話,靜心感受事物的時刻。」

她也將旅行做為自我對話的精讀方式;她最喜歡的作家是居伊.德.莫泊桑,曾在法國旅行了解這個作家,「我尋找他的足跡,就像是朝聖一樣。這個旅行巡禮的心靈過程,對我人格塑造上有很大的影響,也加深我的五感體驗。」

「旅行就是一種閱讀」,讓我想到近期赴日的參訪,包括東京的城市新力象徵-東京車站,它不只是交通設施,更被定位為國家重要的象徵性建築物,百年的古典外觀,乘載著東京都悠久的歷史文化。代官山的蔦屋書店,融合英國和日本建築師設計以「在森林裡閱讀」概念作為建築主軸,加上30年歷史的書店形象,成為代官山街道上特有的景致,看到了東京從土地與文化符號連結,發展出的文化加值,也讓我不停思考,如何保存自我文化價值,並成功與資本社會對話的產業困境。

郁秀姐擁有文化藝術人的特質,對於文化和資本之間經年累月的矛盾與對話,有著比一般人更深刻的了解,她說:「資本就是要來服務文化。」她認為:「文化就是生活,人的生活就是為了追求幸福,而資本就是應該要投資到文化裡面,當人因為追求財富,就會忘掉生活文化的本質。」

這幾年政府把文創產業喊得震天響亮,各種文創產業興起,成功或失敗也都被放大檢視,甚至被表象定義,但卻忘記了文化創意產業並非一蹴而成,而是經年累月的累積。

行腳天下 發掘自我價值

她點出問題:「資本和文創最困難的地方就和閱讀一樣,要先靜下心來互相了解,投資文創產業後要給它一點時間,前面的時間需要累積,沒有經過煎熬就不可能成功,只能曇花一現,無法持久。」

近期台灣社會面對中國崛起的競爭焦慮,很多困頓四起,各產業充滿對未來的不確定性,引發人們不輕的無形壓力,總覺得一點莫明不安,一點不如以往自信的猶豫不決。此時,回頭閱讀自己,從自己的土地和生活中尋找基礎,在這個基礎上做出「識別度」並且堅持,似乎已成為一種必然的顯學,而這顯學也正為全世界所重新省思。

我擔任「AAMA台北搖籃計畫」導師已是第三年,今年發現許多年輕創業家從土地連結作為創業的立足點,例如,「起士公爵」使用台灣屏東特有的生檬作為起士蛋糕的原料。「生態綠」公平貿易,致力於解決當代糧食產銷失衡所造成的社會與環境問題。深入研究台灣茶籽如何運用到家庭用清潔劑的「茶籽堂」。透過植物科學帶給消費者更簡單而健康的「綠藤」。

看到這些年輕創業家開始閱讀自己的土地,看到堅持著由「原色」認識台灣的郁秀姐,都是從疼惜這片土地和土地中蘊藏的文化開始發展,那份自信與價值打從心理油然而生,當我們跟全世界競爭時,就不會顯得自我嫌棄與廉價,就算走的久,也不會忘記為什麼要出發。

文章出處/[2014-08-04/經濟日報/A18版/文化創意]

撰文/蘇麗媚(夢田文創執行長)

圖/Flickr:Rick Chung

上一頁

創物網站設計/網頁設計    統一編號36600794
TEL:07-3220462  / Fax:07-3221742   
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57號6樓之5